王涵等:下半年外需能否支撑中国经济?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4日电 题:《王涵等:下半年外需能否支撑中国经济?》

作者 王涵(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段超(兴业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卓泓(兴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 李岱遥(兴业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外出活动受到限制。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率先恢复。疫后内需持续恢复+海外供需缺口持续支撑中国经济,而在当前背景下,下半年外需能否支撑经济成为新的市场关注点。

整体来看,中国出口经历了“防疫品→消费品→中间品”拉动的依次上升。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制造为全球提供了生产能力,出口增速快速提升。

各大经济体的出口拉动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从当前中国出口的拉动区域来看,对美欧、东盟、东亚是主要拉动力量,但不同区域的拉动逻辑不同。

①美国:拉动集中在消费品,但近期资本品/中间品也明显上升。除消费品拉动持续以外,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的中间品和资本品也出现上升,这一阶段比东盟和欧盟更晚一些,或反映美国产业链恢复的拉动效应已在显现。

②东盟:中间品和资本品是主要拉动。从2020年以来,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消费品拉动较低,但中间品/资本品的占比一直较高,这显示东盟国家生产恢复快于欧美国家,同时财政刺激力度相对较低。随着东南亚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发,需要观察其持续性。

③欧盟:消费和生产双轮驱动。相对美国而言,欧盟的出口拉动较为平衡,显示欧洲出口链条的生产恢复并不慢于美国。

外需逻辑正发生变化:

消费主线从商品向服务切换

需要注意的边际变化是,发达经济体复苏主线开始从商品向服务切换。伴随着疫苗的推进,发达经济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回落。与此同时,整体的出行指数也开始出现明显回暖。随着疫情约束的放开,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主线或开始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

美国:随着财政刺激效用的逐渐消退,商品消费或将见顶回落。

① 耐用品消费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消费需求或部分透支。而从PCE的消费分项来看,商品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各项均已超过疫情前水平20%以上,理论上耐用品的使用周期远高于非耐用品与服务消费(如购置汽车、家具家电的需求替换周期较长),多轮财政刺激造成的耐用品消费旺盛,或已部分透支美国耐用品未来的消费需求。

② 随着刺激支票发放告一段落,商品消费或将见顶回落。基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每月对财政刺激影响的测算,我们对美国居民收入进行了持续的跟踪预测。当前来看,前期美国居民收入中的最重要支撑——刺激支票,已基本发放完毕,2020年4月的第一轮每人1200美元刺激支票对美国居民收入的总贡献约2750亿美元,2021年1月每人600美元与3月每人1400美元理论上应贡献4580亿美元(2750*2000/1200),2021年1-4月的实际贡献已达5400亿美元,这意味着刺激支票的发放已基本消耗殆尽。因此,随着“发钱”效应逐步消退,美国商品(尤其是耐用品)后续消费预期将见顶回落。

伴随着疫情约束放开,此前有缺口的服务业或将开始修复。镜子的另一面是,受到前期疫情的扰动,美国服务消费部分当前仍有较大缺口。因此,伴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美国服务业的修复缺口预期将进一步闭合:2021年2月以来,美国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的比值已经快速下降。

考虑到服务消费拉动小于商品消费,美国需求对出口拉动或将下降。从这个角度而言,外需消费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或正在进入中后期。 (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