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丨“玩转”银行外汇流动性

作者丨林百宏  招商银行厦门分行

           谢道星  民生银行香港分行

来源丨《中国外汇》2017年第21期  11月1日出版

 

中国外汇丨“玩转”银行外汇流动性
 要点 

外汇流动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最低成本防范流动性风险,实现合规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三者统一。

 

自2015年12月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我国境内公司及个人客户购汇需求旺盛,带动了美元存款的持续增长,银行外汇流动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境内公司跨境并购等对外投资需求上升,外币贷款投放加大,增加了银行外汇备付金的运用,季末及年底外汇流动性明显收紧。

外汇流动性风险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声誉,管理不善会导致挤兑甚至是银行倒闭。因此,外汇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主要目标就是以最低成本防范流动性风险,实现合规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者的统一。以下将对银行外汇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管理基础、资金运用和风险措施加以详细分析。

外汇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外汇流动性的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汇资金头寸管理中,应关注影响外汇流动性的内外部因素,提高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敏感度。

影响因素一:国际宏观环境。区别于人民币流动性管理,银行外汇资金流动性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如战争、政变、大选等政局不稳定事件,都会造成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而影响各币种的汇率、掉期点及资金面。以俄乌边境冲突为例。自冲突爆发以来,卢布迅速贬值,俄罗斯经济放缓;同时,受经济制裁影响,出口天然气、石油的国际贸易通道受阻,俄罗斯国内美元储备不断下降,外汇流动性收紧,最终影响其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二:国内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动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强化或抵消的效果,从而加剧外汇市场流动性的波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进入“新常态”,人民币汇率开启双向波动趋势,经济和金融发展持续面临挑战。

影响因素三:机构内部经营导向。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贷利差收窄,银行逐渐向“轻资产”经营导向转型,“资产决定负债”的逻辑逐渐成为主流。这对外汇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银行采用“负债决定资产”的经营导向,即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不扩张信贷资产,则可保留较低的备付金;但如果采用“资产决定负债”的经营导向,即以资金运用来决定资金来源,通过吸收存款、短期拆借等渠道支持资产投放,则在资金面宽松时问题不大,而一旦资金面紧张,没有足够的备付金就难以保障流动性安全。

影响因素四:银行融资能力,即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在一定期限内融入足额外汇资金的能力。融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外汇备付金余额的控制水平。为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与自身相匹配、来源多元化的融资管理体系。一是加强负债品种、期限、币种、交易对手、融资抵押品等的集中度管理,设置集中度限额;二是加强融资渠道管理,积极维护与交易对手的关系,提高在融资市场的活跃度;三是定期监测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融资能力

外汇流动性管理的基石

按管理的时间跨度,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可分为中长期和短期,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中长期流动性管理侧重于外汇资产负债表的管理,通过调整资金转移价格、经济资本、绩效考核等管理政策,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保障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中长期平衡;短期流动性管理则侧重于外汇备付金管理,将外汇备付金余额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在满足监管流动性指标要求、保障外汇业务日常清算的基础上,提高资金效益。

外汇备付金是保障银行资产投放、外汇交易、客户结售汇及日常结算等经营活动的准备金。备付金管理是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基石。狭义上,外汇备付金是指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放款项;广义上,还包括银行外汇库存现金以及存放在同业账户(如Citibank、JP Morgan等机构)的清算性资金。外汇备付金为低效资产,如库存现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放同业账户的清算性资金的资产收益率均较低。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备付金管理主要差异之一在于清算账户行不同,人民币备付金账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而外汇备付金账户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以外,因不同币种清算存在时区差异,为满足业务需要,商业银行普遍根据币种及资金用途差异,存放在不同的境内外清算账户行。因此,要保证众多外汇清算账户满足“保兑付、不透支”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同时降低备付金余额、提高收益水平,是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备付金余额并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一直是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外汇备付金持有量过高,虽然可以增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御能力,有助于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但也降低了银行总体资产的收益水平;但如果外汇备付金持有量较低,则尽管可以提高资产收益,却难以满足日常清算,甚至会因日间资金剧烈波动引发账户透支等流动性风险

外汇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为加强外汇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应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及银监会相关管理政策,结合银行内部外汇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偏好等实际情况,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外汇流动性风险的规范流程,确保资产负债安全、稳健运行。

措施一:遵循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外汇流动性风险管理须持续动态地反映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兼顾短期流动性和中长期流动性管理,并密切关注外汇政策和市场因素对外汇流动性的影响,持续改进风险计量和监测方法。二是全面性原则。外汇流动性风险管理须涵盖可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的表内和表外业务,以及所有可能对外汇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的境内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三是多元化原则。考虑到货币市场和融资渠道的局限性,银行应维持合理规模的外汇流动性资产,致力于实现资产分散化和融资多样化。四是对称性原则。加强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时间错配的管理,使外汇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保持一定的对称性。五是差异性原则。统筹兼顾境内外实行的外汇政策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差异程度等因素,分币种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措施二:风险识别和计量。外汇流动性风险具有全局性、诱发性、渗透性和破坏性等特点。银行外汇流动性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流动性指标,旨在衡量银行外汇流动性对资产负债结构的依赖程度,了解宏观政策和利率环境、市场竞争和机构风险偏好,防止单一资金来源或者是资金集中运用引发流动性风险。常用计量指标有存贷比例、存款变动趋势、融资集中度、流动性缺口比例等资产负债结构指标,以及市场短期融资利率、汇率和NDF走势、外汇储备差额等市场流动性指标。二是现金流缺口分析。现金流缺口即流动性头寸的盈缺,指银行将表内外业务可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按照一定方法分别计入特定期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以测算出现金流期限错配净额。作为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管理工具,银行通过现金流缺口分析可以发现融资差距,防止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供给。三是压力测试,通过流动性压力测试分析银行承受流动性压力事件的能力,预防未来可能的流动性危机,以提高银行在流动性压力状况下履行支付义务的能力。

措施三:风险监测和控制。为有效防控和消除流动性风险,风险监测和控制成为外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预警管理。银行管理层和司库团队应高度关注外汇政策、市场和业务结构中影响流动性的负面因素及变化趋势,做好持续跟踪和预判,争取时间和策略上的主动。二是限额管理。流动性风险限额是为防止银行过度承担风险而设定的一系列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键指标及其阈值。外汇流动性风险限额包括备付类限额、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资产组合限额和质押担保类限额等。三是应急计划。为有效应对流动性压力情景和突发事件,通过实施预先制订的应急计划,紧急提升流动性控制在机构工作中的优先级别,集中内外部资源,全力解决流动性问题,确保银行不会出现经营危机。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应做到“令行禁止、反应迅速、统一调度、各司其职”。

措施四:外汇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一是外汇流动性资产管理。流动性资产指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且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资产,相当于次级备付,包括由司库直接管理的短期融资、短期债券、间接管理和控制的流动性资产等。二是市场融资管理。市场融资是一种购买外汇流动性的行为,是银行除存款负债之外获取流动性的重要补充机制。银行应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融资的品种、规模和期限结构,将净融资敞口控制在承受能力之内。三是外汇利率和授权管理。这是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手段。银行通过利率和授权管理,引导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调配流动性资源及供求关系,实现流动性管理目标。利率管理包括FTP定价(资金转移定价)和产品指导定价;授权管理包括对业务权限、资金流量和风险限额的管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部门大多为非利润中心,不考核盈利指标,因此更侧重于合规性和流动性管理。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外汇流动性管理方面已开始大量运用计量经济学、运筹学、动态模型等进行数量分析,通过对大额资金流动情况的建模分析,确定更加科学、准确的备付金持有量,藉此实现合规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统一。

外汇流动性管理不仅应考虑内外部影响因素、资金来源与运用情况,还需结合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济资本占用、资金缺口、期限匹配、外汇交易、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此,银行未来需建立运用大数据进行研究的更为精确的模型,在保证合规性和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精耕细作,不断提高外汇流动性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