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断了怎么办?一次性补缴15年划不划算?没单位的怎么交?人走的早咋办?你关心的社保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社保断了怎么办?一次性补缴15年划不划算?没单位的怎么交?人走的早咋办?你关心的社保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周二的时候猫妹写了一个小知识贴《社保不会缴等于白交钱!一文揭秘缴社保真相》,又引来一大票问题,后台留言刷屏了,比如怎么补交社保?不能补交了怎么办?人走的早养老金怎么办?等等等等。

能够感受到很多人对这个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政策一知半解,索性,我们用一篇文章的篇幅把关于社保的常见问题说透彻。

01

你必须知道的社保abc

所谓社保,就是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这“五险”,其中最有用的就是养老和医疗,大家最关心的也是养老和医疗。

尽管很多人觉得工资一万,拿到手七千多,剩下的都交了五险一金和所得税,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很多年轻人更希望拿到更多的现金收入,甚至希望不交更合算。

还是太年轻,关于社保,只有一个建议,一定要交啊!因为这笔“强制储蓄”不仅你在交,你的雇主承担的比例更高,你问问你的老板对这事有多深恶痛绝就能理解了。

想解决社保问题,要先了解社保现状。

▌先来说说养老保险的情况。

因为全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还不是全国统筹的,而只是“省级统筹”。而且目前的“省级统筹”也并非实质性的全省统收统支,它仍停留在县(市)统筹阶段上,无法真正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各自为政。

大家可以看看这张表,目前各地的的职工养老保险费率都是不一样的。

社保断了怎么办?一次性补缴15年划不划算?没单位的怎么交?人走的早咋办?你关心的社保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再来看看各省的养老账本,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省市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真可谓穷的穷富的富啊。比如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这9个地区的养老金结余共计2.61万亿元,占全部累计结余的70.6%。

而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这7个地区已经当期收不抵支,也就是说每年收的比付出去的还多,开始吃老本了。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为-232亿元。

目前的现实就是“养老金区域不平衡”、“部分地区收不抵支”,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还在加剧。

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明年就会迈出第一步。但“第一步”要做的是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解决的是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问题,收不抵支问题还没有触及。

再来说说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分两种,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类似,全国各省市也没有形成全国统筹,仍旧是一地一策。总的来说,职工医保要优于居民医保。

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公布的数据,目前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0%以上和70%左右。不管是80%还是70%,从支付比例看,都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像北京,居民医保的覆盖范围和职工医保相同,这种就更好了。

未来,人社部还将加快建立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系统,从给出的时间表看,2017年要“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02

交那么多钱,未来养老金、医保账户没钱了怎么办?

有几个问题大家一直很关心,比如养老金空账户的问题,也有新闻报道某些省市严控医保支出,因为账户的钱不多了等等。

金融领域,大家觉得投资就是赌国运,小老百姓更是如此,如果你十来岁赶上上山下乡,四十来岁赶上下岗分流几万块钱买断工龄,除了感叹命运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对于社保问题的担心,我们应该盲从马云爸爸的判断:“中国会越来越好”。作为一种国家责任,其实政府更关心这个问题,像不久前提出的“划转10%国资充实社保基金试点”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对于个人来说,社保属于基础保障,妥善的处理好个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还需要有意识的做好个人规划。

03

社保不要断!

虽然养老的收不抵支问题很严重,但猫妹还是含着泪跟大家说,社保最好不要断。

在大城市的人都知道连续上社保有多重要。比如北京,如果你是外地户口,只有连续上满5年的社保才能在北京买车摇号和买房,这5年如果断一天都没戏,补交都不行。像广州、深圳也都有类似的规定,只不过年限不一样罢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退休后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都有最低的缴费年限要求。

比如养老保险得交够15年,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比如医疗保险,要想退休以后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实际缴费年限也是有要求的,猫妹简单查了一下,广州的要求最低,缴费年限须满10年,成都是要求累计满15年,北京则要求男的要满25年、女的要满20年。

最大的悲催莫过于交了几年养老保险交了几年医疗保险,但却不够年限,最后真的是白交啦。

04

没单位的怎么交?

这个问题可以再看下这个文章《社保不会缴等于白交钱!一文揭秘缴社保真相》。

关键内容如下:

● 参保险种不同:找单位挂靠代缴的参保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这“五险”;自己交居民社保只能包括养老、医疗和失业这“三险”。但二者区别不大,最重要的是养老和医疗。

● 缴纳费用不同:找单位挂靠代缴除了要交个人部分也要交企业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代理费;选择灵活就业居民社保,有高、中、低三档选择,价格要低一些。

● 除此之外,居民社保只限本地户籍才能投保,福利待遇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别;找单位挂靠代缴存在一定风险,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

05

社保断了怎么办?

很多人问猫妹,我的社保断了怎么办?养老和医疗的缴费年限都是可以累积的,断了也能续上。

城市人口续社保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职工社保”,一种叫做“灵活就业社保”(居民社保)。前者是通过单位来交,后者是自己去户籍地的社保部门办理。

农村户口的也不用急,现在医疗有“新农合”,以前养老问题是无解的,但现在出了“新农保”。比如有的地区是45周岁以下参保,累计交满15年及以上,在60岁后就可以按月领取。现在的领取水平是每个月800元到1000元。

前面说了,现在的社保政策都是一省一策,乃至一市一策,就像医保的缴费年限要求,从10年到25年,差别太大了。再比如补交的要求:有些地区过了多少岁就不能补交了,有些地区现在补齐明年就可以领钱了。

所以猫妹也没法给出某省某市户籍的政策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有这个需求,尽量向当地的社保部门咨询:能不能补?以什么条件补?补交的能不能和之前的接续?

06

补交社保划算吗?

“我家那里可以补交社保,一次性交近9万,明年开始每个月领1100,划算吗?”

“我今年53岁,一次性补交社保90个月,需要53000元,这样补交划算吗?”

虽然猫妹没有办法告诉大家各地的具体社保政策,但账还是可以帮大家算一算的。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抛开养老保险金每年的涨幅,以及本金生息这些因素,单纯的算多少年能“回本”。

按照第一个例子,投入9万元,每年领回13200元,差不多6年10个月就“回本”了。

略微复杂一些的算法,养老金按照每年5%的涨幅来增长,9万本金按照每年5%的投资收益来测算,二者大概在第8年能达到同等的水平。此后,就是补交养老金的总收益碾压自己投资了。

不管是6年10个月还是8年,这种情况下考虑的就是自己的预期寿命了,到底能不能活那么久?这个问题就又不是猫妹能回答的了。

另外,养老金是每年都在上涨的,虽然涨幅已经有所回落,但5.5%,这个收益率还是可以超过很多人的投资收益水平的。

 

除了经济账,还要算心理账。对大部分人来说,越是步入老年,工作的竞争力越是下降,越是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赚到钱了。而养老金是每个月都会固定发下来的,很有“安全感”,尤其对于农村的老人,有养老金的底气会很足的,可以活得更有尊严。

在不会早逝这个前提下,猫妹觉得有条件的还是应该补交社保的。

07

人走的早养老金怎么办?

再说一下很多人关心的“刚领了几年养老金人就走了”这种情况。

如果是职工社保,《社会保险法》第17条是这样规定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第14条是这样规定的:“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所以,不管是不是早走,个人交的钱都不会白交,家属是可以继承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另一笔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各地的保准不一样,比如深圳的丧葬补助金为其死亡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新农保在这方面的标准各地不一,从猫妹掌握的信息看,有的是70岁前去世,养老金账户中个人缴纳部分未全部支取的,可以作为遗产,子女直接继承,70岁后去世个人所缴纳的养老金不再退还;也有是不管何时去世,个人缴费部分都可以继承。所以,还是那句话,以当地的规定为准。

 

08

换城市工作,之前交的社保怎么办?

社保是可以转移接续的,但各个城市的政策也略有不同,猫妹就讲讲普遍做法。

一般来说,养老保险是在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将保险暂停以后,到参保地所在社保经办机构领取并填写一个开具养老保险参保凭证的申请,等到了新参保地,加入社保后,再将这个养老保险参保凭证交给新单位,新参保地的工作人员会帮你办理好两地的接续。

办理医疗转移手续时可以选择医保个人账户余额结清给本人取出或者也转移到外地。

另外,人社部印发了一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对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地、缴费信息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的管理、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转移、于重复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处理、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城镇企业成建制跨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归集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有问题的可以去查一下这个《通知》怎么说。